非药物干预也可降低痴呆风险
非药物干预也可降低痴呆风险
一项持续10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,对于健康、功能良好的老年人而言,一种通过计算机完成的认知训练可以有效降低10年后的痴呆风险,幅度近1/3。这项研究证实了不仅是药物干预,非药物干预同样可以降低痴呆的风险。
研究者共尝试了3种不同类型的认知训练,不过,并非所有类型的认知训练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。研究显示,只有以处理速度为训练目标的认知训练可以降低痴呆风险,而注重记忆或推理的认知训练并不能显著降低痴呆的风险。
研究详情:速度训练拔得头筹
该研究名为ACTIVE研究,是一项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,纳入了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,排除了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、任何功能障碍、视力不佳、阿尔茨海默病、卒中、一些肿瘤和交流困难的参与者。最终,研究共纳入了2785名参与者,其中有1220名参与者完成了10年的随访。
符合纳入标准的参与者在基线时首先完成认知(包括记忆、推理和处理速度)和功能能力的评估,并随机分组至不同干预组或对照组。三种认知训练分别为:
记忆训练,侧重于言语情景记忆的指导;
推理训练,侧重于解决问题和连续模式的策略实践;
速度训练,通过计算机进行视觉感知练习,侧重于旨在增加信息处理数量和复杂性的能力。
每个训练组由10次大约60~75分钟的单元组成,历时约5~6周,在完成初始训练后的11个月和35个月,随机选择至少完成了80%训练的参与者,以接受包含4个75分钟的加强训练。训练结束后立即进行结果评估,训练后1、2、3、5和10年进行结果评估。
针对不同的测试,研究者选用了不同的测试结果作为复合终点。在痴呆的定义方面,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首次出现:
(1) 认知和功能障碍:
a) 记忆复合评分达到或低于基线样本均值的-1.5标准差,并且词汇得分、推理综合或速度综合得分等于或低于基线平均值-1.5标准差;
b) MDS IADL总分等于或低于基线第10个百分点;
(2) MMSE评分<22分,随后的MMSE评分均<22分或缺失;
(3) 在随访期间自我报告或代理报告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诊断。
研究结果显示:
随访期间,共有260名参与者达到了上述痴呆的标准;
与对照组相比,速度训练组参与者的痴呆风险降低了29%(风险比[HR] = 0.71,95%CI,0.50 - 0.998,P = 0.049);
记忆训练组(P = 0.177)或推理训练组(P = 0.163)参与者的痴呆风险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;
每增加1个单元的处理速度训练,痴呆的风险降低10%(HR = 0.90,95%CI,0.85 - 0.95,P <0.001),调整年龄、性别、种族、抑郁症状、糖尿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后也是如此。
研究启示:一些问题尚待解决
处理速度训练降低痴呆风险的具体机制目前仍然不明,不过研究者认为,可能与脑储备的变化有关。处理速度训练可能可以通过功能代偿性的变化,来增加大脑的储备能力,提高其工作效率,也可能通过直接影响健康组织的活力,或减少病理蛋白质的产生量和作用,从而影响脑功能。
另外,在给患者安排处理速度训练的课程时,什么样的“剂量”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痴呆风险,这一点也有待明确。
既往有研究使用电极测量处理速度训练前后的大脑活动情况,提示处理速度训练这种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注意力的分配,提高了人们关注身边事物的能力。这项新研究的公布为认知训练增添了新的相关证据。
据悉,目前已经发表的关于处理速度训练的随机对照试验已有17项。其中,6项研究显示了处理速度训练对日常功能的正面影响,这意味着参与者有更高的可能性保持功能独立;其他研究表明,这种干预措施可以改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,包括步态和平衡等。
虽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,例如只有44%的原始队列纳入了分析,这一比例相对较小;处理速度训练降低痴呆风险的分析是事后分析,主要确立结果的时间点在5年,而不是10年等。不过,该研究确实证实了处理速度训练带来的获益,无论如何,人们能够有一种训练手段来降低痴呆风险,总比没有好。
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老年痴呆症
经颅磁治疗仪通过输出特定能量的负极性重复性交变电磁,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,作用在脑细胞和中枢神经上,使细胞带电量增加,携氧能力增强,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,增加代谢酶活性,使受损的脑细胞代谢加快,增加损伤细胞的可修复性。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、脑磁的发生和传播,使脑电活动能力增强,促进脑功能的恢复,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疾病。